我国首台作业时速公里级水下敷缆机器人完成下水测试

    发布日期:2024/12/13 13:46:35    来源:人民日报    阅读次数:

    日前,由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牵头研制的我国首台作业时速公里级水下敷缆机器人完成下水测试,该装置具有履带、雪橇行走能力和“搜寻—挖沟—敷埋”一体化作业能力,敷埋作业速度可达1000米/小时,机器人本体核心部件实现100%自主可控。这意味着项目从理论研究过渡至样机实物阶段,为我国海上新能源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近年来,我国海上新能源发电不断发展壮大,海底电缆敷埋施工正面临全新挑战,过去的作业方式和场景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国外水下敷缆作业机器人无法适应稀软土质,存在易沉陷、行进难等问题,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海底作业需求,水下敷缆作业机器人研究迫在眉睫。


    546.png


    “在海里,每深一米都是新的尝试和考验。”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输电所汪政博士介绍。为解决水下敷缆作业机器人海缆感知能力差、持续作业时间短等问题,由广东电网公司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哈尔滨工程大学、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等优势单位,组成多学科交叉攻关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声-光-磁-电”多模信息融合的海缆探测定位方法,攻克了多传感器组合的抗干扰导航技术,攻克了水下敷缆作业机器人在低能见度水下环境海缆搜寻定位难和近底水下导航失效的难题。

    “看得清”之后,便要“行得稳”。针对海底复杂环境,项目团队设计了履带和雪橇两种行进方式,有效解决了机器人在稀软土海床行进难的问题。“我们项目研发的机器人将全面适用于我国近海的稀软土海底,最大敷埋作业速度将达到1000米/小时,作业速度较原来提升了近一倍。”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输电所所长范亚洲说。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